工业4.0网络安全保障和区域联盟的前景
网络安全保障
工厂与外界实现联网之后,恶意软件入侵、网络受到攻击的危险性会有所提升,这就需要制定保障网络安全的对策与解决方案。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针对工业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就开始出现。例如:澳大利亚下水道监控系统和美国核电站监控系统曾被第三方经由无线网络系统侵入,波兰地铁信号系统也被入侵。而近年来,这样的攻击更是愈演愈烈。2012年8月,沙特国营石油公司Aramco受到网络攻击,攻击者的目标为制油/制气工程,意图通过使工程中止,让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发生异常。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人力、物料、生产设备、各种生产管理系统以及价值链上的众多协同企业都将互联,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问题的隐忧,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认证体系,此外在认证制度的设计和标准规范的研究与设计方面,还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初期,我国可以与国际认证机构合作,开展联合认证服务,同时逐步建立自己的安全认证机制。这不仅是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也有利于信息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切实提高我国信息安全水平的同时,帮助和促进工业企业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引导产业健康发展。[1]
区域联盟
由德国"工业4.0"研究机构、中国相关院所和中德两国企业组成的青岛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2月9日在中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经济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成为中国首个"工业4.0"联盟。
2014年11月4日,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亮相。
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主任赵士玉介绍说,青岛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两国共同建设的生态型、智能型、开放型利益共同体,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在这里成立十分有意义。"工业4.0"是大数据革命、云计算、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对企业进行智能化、工业化相结合的改进升级,是中国企业更好的提升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德"工业4.0"联盟成立后,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投入1亿元人民币对区域内部分企业进行试点,未来将逐步实现企业"工业4.0"升级。
行业标准
根据德国DE杂志对该问题的解释,"安全"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人们所获取的数据必须可信的,另一方面他们必须具有安全防盗功能,可以免遭外部的窃取或损害,如黑客攻击、间谍。
"谁来保证安全的数据转换,这是主要的问题。包括政府、研究人员和企业在内的所有人员都同意,我们需要有新的标准来实际有效地执行新的解决方案。"Jerome Hull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标准化的缺失实际上是德国工业4.0项目推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另一个困难。设备不仅必须会说话,而且必须讲同一种语言,即通向数据终端的"接口"。
德国正致力成为这个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广者。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德国可成为工业4.0标准的推动者,并在欧洲甚至全球推行这些标准。
德国官方并没有透露这些标准的相关内容,但据悉,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近日,工业4.0平台刚刚发布了一个工业数据空间,访问者可以通过该空间获取世界上所有工业的信息。这个空间有着统一的"接口"标准,并且允许所有人对其进行访问。
探索标准化的还有他人。事实是,为了应对去工业化、将物联网和智能服务引入制造业的国家并不止德国一个。尽管提法不同,但内容却类似,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等。而中国制造业顶层设计-"中国制造2025"也已经在今年上半年推出。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中德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的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而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是"中国制造2025"的既定方略。
德国联邦贸易与投资署中国事务专家Christina Otte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认为,中国工业转型在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政府试图重新去平衡经济发展,即减少以投资和出口为基础的增长,寻求更多的来自内需驱动的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实现工业现代化。为了保持GDP在一个稳定的增长水平上,它需要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切换至高效的高科技生产模式。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并且在将来仍会继续扩大。中国将在不久的将来面临合格人才的短缺。从长期来看,只有那些进入高端制造业的企业才有机会留在市场里。这种由现代化所带来的压力将影响到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而工业自动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是关键。
"德国的工业4.0可以为中国提供一种未来工业发展的模式,帮助中国解决眼下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如资源和能源效益、城市生产和人口变化等。"Christina Otte说。
随着中国的加入,德国对工业4.0标准的制定或将加速 。
工厂与外界实现联网之后,恶意软件入侵、网络受到攻击的危险性会有所提升,这就需要制定保障网络安全的对策与解决方案。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针对工业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就开始出现。例如:澳大利亚下水道监控系统和美国核电站监控系统曾被第三方经由无线网络系统侵入,波兰地铁信号系统也被入侵。而近年来,这样的攻击更是愈演愈烈。2012年8月,沙特国营石油公司Aramco受到网络攻击,攻击者的目标为制油/制气工程,意图通过使工程中止,让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发生异常。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人力、物料、生产设备、各种生产管理系统以及价值链上的众多协同企业都将互联,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问题的隐忧,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认证体系,此外在认证制度的设计和标准规范的研究与设计方面,还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初期,我国可以与国际认证机构合作,开展联合认证服务,同时逐步建立自己的安全认证机制。这不仅是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也有利于信息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切实提高我国信息安全水平的同时,帮助和促进工业企业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引导产业健康发展。[1]
区域联盟
由德国"工业4.0"研究机构、中国相关院所和中德两国企业组成的青岛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2月9日在中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经济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成为中国首个"工业4.0"联盟。
2014年11月4日,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亮相。
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主任赵士玉介绍说,青岛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两国共同建设的生态型、智能型、开放型利益共同体,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在这里成立十分有意义。"工业4.0"是大数据革命、云计算、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对企业进行智能化、工业化相结合的改进升级,是中国企业更好的提升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德"工业4.0"联盟成立后,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投入1亿元人民币对区域内部分企业进行试点,未来将逐步实现企业"工业4.0"升级。
行业标准
根据德国DE杂志对该问题的解释,"安全"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人们所获取的数据必须可信的,另一方面他们必须具有安全防盗功能,可以免遭外部的窃取或损害,如黑客攻击、间谍。
"谁来保证安全的数据转换,这是主要的问题。包括政府、研究人员和企业在内的所有人员都同意,我们需要有新的标准来实际有效地执行新的解决方案。"Jerome Hull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标准化的缺失实际上是德国工业4.0项目推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另一个困难。设备不仅必须会说话,而且必须讲同一种语言,即通向数据终端的"接口"。
德国正致力成为这个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广者。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德国可成为工业4.0标准的推动者,并在欧洲甚至全球推行这些标准。
德国官方并没有透露这些标准的相关内容,但据悉,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近日,工业4.0平台刚刚发布了一个工业数据空间,访问者可以通过该空间获取世界上所有工业的信息。这个空间有着统一的"接口"标准,并且允许所有人对其进行访问。
探索标准化的还有他人。事实是,为了应对去工业化、将物联网和智能服务引入制造业的国家并不止德国一个。尽管提法不同,但内容却类似,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等。而中国制造业顶层设计-"中国制造2025"也已经在今年上半年推出。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中德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的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而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是"中国制造2025"的既定方略。
德国联邦贸易与投资署中国事务专家Christina Otte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认为,中国工业转型在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政府试图重新去平衡经济发展,即减少以投资和出口为基础的增长,寻求更多的来自内需驱动的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实现工业现代化。为了保持GDP在一个稳定的增长水平上,它需要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切换至高效的高科技生产模式。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并且在将来仍会继续扩大。中国将在不久的将来面临合格人才的短缺。从长期来看,只有那些进入高端制造业的企业才有机会留在市场里。这种由现代化所带来的压力将影响到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而工业自动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是关键。
"德国的工业4.0可以为中国提供一种未来工业发展的模式,帮助中国解决眼下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如资源和能源效益、城市生产和人口变化等。"Christina Otte说。
随着中国的加入,德国对工业4.0标准的制定或将加速 。
下一篇:超高层垂吊式电缆敷设现场探秘 上一篇:工业4.0系统管理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