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行业乱象刻不容缓 实施正向牵引、反向挤压措施
据悉,被称为“工业的神经和血液”的电线电缆行业,曾经因产品质量低劣、诚信缺失等乱象导致行业质量合格率一度曾徘徊在很低水平,甚至出现惨痛的血的教训不断叠加的现象。据统计,在过去的10年内,电力系统因线电缆着火蔓延成灾的重大事故逾百起,累计烧毁电线电缆32万米,供电量的损失达100多亿元。
不仅如此,电线电缆是风能、核能等新兴产业必须配套的重要元件也是工程项目的关键配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重大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据统计,我国年消费铜的60%使用在电线电缆上,而不合格、不安全等因素导致的电线电缆中铜的有效使用率只有30%--40%。除了上述因产品质量导致的风险之外,电线电缆产业还面临集中度不高等问题。据统计,线缆行业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约5000多家,近97%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只有19家,其产品只占全国11.7%的市场份额,行业整合已势在必行。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从1985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开展了27年,为保障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产品质量安全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度大不亚于解决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如何创新管理方法成为凝聚在监管部门心头的难题。
国家质检总局携手工信部等有关部委迎难而上,开创新的监管模式及工作机制解决当下刻不容缓的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魏传忠副局长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说:“经过调研,我们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制定了以风险防控促综合整治,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行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各部门注重从企业生产发展的外部环境入手,坚持正向牵引和反向挤压相结合。魏传忠阐述了具体做法。即一方面,督促电线电缆企业主动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加强工作力度,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实施有利于质量提升的产业发展政策;其次是组织全系统开展落实产业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专项监督检查。积极支持其依法取证生产,加快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2010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6部门,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动员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集中力量加快提升我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2011年6部门共同颁布实施了《关于促进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2012年初,质检总局正式成立了6部门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联合工作组,建立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电线电缆质量提升和产业发展的制度措施,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牵引和引导作用持续显;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深入落实,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严厉打击和惩处了一批质量违法违规企业,树立了一批具有质量诚信领跑者形象的优秀企业典型,我国电线电缆企业质量自律水平、政府监管水平、行业发展水平和总体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工信部科技司沙南生副司长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两部委在国家监督抽查、产业政策修订、行业产品质量分析、重点产品质量问题综合整治等工作中,开展了大量的合作。加强质量管理有利于促进转变发展方式,改变我国工业大而不强、工业增加值率低的现状,电线电缆行业目前取得的成效就是两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合力整治的结果。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对这项工作也做出重要批示:“所做工作有必要,也有成效,应予肯定和支持,请坚持抓下去,抓出一个产品整治的成功范例”。
如果说,政府主管部门攻坚克难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是一种进步的话,那么通过制度创新最直接的获益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一辈子从事电线电缆行业研究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副秘书长吴士敏的感受最深,他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质量监督、工信等部门创新管理方式,深入走进行业、走进企业里面,躬身了解产业链条里利益各方的诉求,发现质量背后的问题,然后逐步解决问题,不搞一阵风式的执法监督,这种做法,比以往仅就质量说质量,就监督说监督的做法,应该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突破,是一种进步……六部门联动,把产业链的各方连接起来,使产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不仅如此,电线电缆是风能、核能等新兴产业必须配套的重要元件也是工程项目的关键配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重大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据统计,我国年消费铜的60%使用在电线电缆上,而不合格、不安全等因素导致的电线电缆中铜的有效使用率只有30%--40%。除了上述因产品质量导致的风险之外,电线电缆产业还面临集中度不高等问题。据统计,线缆行业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约5000多家,近97%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只有19家,其产品只占全国11.7%的市场份额,行业整合已势在必行。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从1985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开展了27年,为保障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产品质量安全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度大不亚于解决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如何创新管理方法成为凝聚在监管部门心头的难题。
国家质检总局携手工信部等有关部委迎难而上,开创新的监管模式及工作机制解决当下刻不容缓的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魏传忠副局长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说:“经过调研,我们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制定了以风险防控促综合整治,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行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各部门注重从企业生产发展的外部环境入手,坚持正向牵引和反向挤压相结合。魏传忠阐述了具体做法。即一方面,督促电线电缆企业主动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加强工作力度,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实施有利于质量提升的产业发展政策;其次是组织全系统开展落实产业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专项监督检查。积极支持其依法取证生产,加快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2010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6部门,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动员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集中力量加快提升我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2011年6部门共同颁布实施了《关于促进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2012年初,质检总局正式成立了6部门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联合工作组,建立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电线电缆质量提升和产业发展的制度措施,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牵引和引导作用持续显;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深入落实,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严厉打击和惩处了一批质量违法违规企业,树立了一批具有质量诚信领跑者形象的优秀企业典型,我国电线电缆企业质量自律水平、政府监管水平、行业发展水平和总体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工信部科技司沙南生副司长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两部委在国家监督抽查、产业政策修订、行业产品质量分析、重点产品质量问题综合整治等工作中,开展了大量的合作。加强质量管理有利于促进转变发展方式,改变我国工业大而不强、工业增加值率低的现状,电线电缆行业目前取得的成效就是两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合力整治的结果。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对这项工作也做出重要批示:“所做工作有必要,也有成效,应予肯定和支持,请坚持抓下去,抓出一个产品整治的成功范例”。
如果说,政府主管部门攻坚克难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是一种进步的话,那么通过制度创新最直接的获益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一辈子从事电线电缆行业研究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副秘书长吴士敏的感受最深,他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质量监督、工信等部门创新管理方式,深入走进行业、走进企业里面,躬身了解产业链条里利益各方的诉求,发现质量背后的问题,然后逐步解决问题,不搞一阵风式的执法监督,这种做法,比以往仅就质量说质量,就监督说监督的做法,应该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突破,是一种进步……六部门联动,把产业链的各方连接起来,使产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下一篇:架空线地下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篇:铝合金电缆技术与应用广东研讨会